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各地传真 / 青阳县
青阳文阳施氏:施出名臣 秋水同清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青阳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2-12-08 14:34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家文化,培育了尊老爱幼、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这些都已经深深融入到了我们的血脉中。欲养清正国风,先养淳厚家风。良好的家风,是党员干部保持清廉、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近日,青阳县纪委监委机关、杨田镇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家风家规家训及其背后的清廉故事,通过线上线下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和熏陶,自觉做到内外兼修,当好清廉家风的引领者、践行者。


杨田镇全景


地处皖南九华山的青阳县,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县,爱国诗人屈原曾流放青阳九年。青阳素有“诗文之地、书画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历代圣哲先贤、文人墨客,如李白、刘禹锡、王安石、周必大、范仲淹、王阳明、湛若水等,都在青阳留下了足迹和诗文。

杨田镇,位于青阳县城东南4公里处。在杨田镇的黄泥村、涧泉村一带,有一个文阳施氏家族,自宋到清,一共出了十七位进士,可谓文人辈出。文阳施氏一族历来为官清正廉洁,传承良好家风,至今流传着“兄弟京兆尹”(施尧臣、施笃臣)“一家三书院”(文阳书院、兰春书院、天柱书堂)等故事。

青阳县杨田文阳施氏为春秋鲁国施父之裔,汉时卜居青阳,唐时徙居杨田蓝村,后世追踪寻迹祖居横榜故址,迁居黄泥桥头,既而名声显著,人文蔚起,称为“池阳首族”。


施氏家规家训展示


施尧臣(1514年-1606年),字钦甫,号华江,杨田涧泉人,明嘉靖进士。初任浙江萧山知县,后晋升吏部尚书郎、开封禹州知州、吉安知府、布政按察使,累擢顺天府尹。因施尧臣曾任吏部尚书郎,当地人便尊称其为“天官”。

天官亭


施尧臣为官正己率人,清正廉洁。初任萧山知县时,他仅带随从一名,布衣草鞋,徒步千里上任;任顺天府尹期间,他锐意革除京城弊政,常微服出行,察访民情;告老还乡后,隅居村里,与乡邻恂恂相亲,终日以诗文翰墨自娱,从未涉足当地官府一步。乡人也被他的清廉感动,说:“元老硕德,其禄位名寿,世所罕有者,是应有报。”

施尧臣“立身廉洁”,不仅表现在他的“吏治”上,还表现在他的“治家”中。为官三十年,莅任不带家属,只带一个竹箱(“从未携带眷属,从不接受私谊请托”)。自己专心为政,还防止“裙带风”影响他的廉洁品性。朝廷十分欣赏施尧臣的妻子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诰封正二品夫人,成就了“妻荣夫贵”的美名。

“宦游三十余载,总未携一眷属,欲火诚似灰冷;历官二十余任,床头终无半文,心性真如秋水同清。”这便是施尧臣一生为官清廉的真实写照。

施尧臣致仕(退政)后回到家乡,杜绝请托与请求,清门守志。万历丙午年(1606年)九月卒,享年93岁,著有诗文遗稿《西山集》。


以施尧臣清廉为官的故事编排廉洁戏曲《狮子门传奇》


近年来,青阳县深入挖掘施尧臣廉政思想及其政治实践,着力发掘文阳施氏家风家训中的清廉元素,将崇德重礼、重学行善、忠信孝悌、勤俭节约、自强自立等优良家风家训,在青阳家风家训馆、青阳廉政教育馆等阵地展出,运用当地青阳腔编排大型廉洁戏曲《狮子门传奇》,编印“传家风·严家教·树新风”清廉家书、家规家训文集等活动,聚力清廉家风建设,逐步打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清廉文化,着力营造崇尚廉洁、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生态。

文阳施氏家规家训摘要


(一)训子孙

【原文】出仕者不论官职崇卑,须知当官尽瘁以报国恩,毋为身家之图贪赃坏法,致玷清白家风。

【释义】为官者不论官职大小,都应该鞠躬尽瘁报效国家,不能因一己私欲而贪赃枉法,玷污了清白的家风。

(二)事父母

【原文】人子受父母罔极之恩,虽竭力事之,犹不能报其万一,况忤逆者乎。

【释义】子女受到了父母无穷尽的养育之恩,即使竭尽全力侍奉都不能报答恩情的万分之一,更何况忤逆不孝呢。

(三)勤生理

【原文】农桑生财之源,俭约节财之流,乃治生之道,虽圣贤所不能废者。

【释义】农业生产是累积财富的来源,勤俭节约是治家之本,这才是谋生的正确方法,即使是圣贤之士也不能荒废。

(四)禁非为

【原文】人家子弟不论士家商贾,须知各安生理,求做好人,毋以善小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

【释义】子孙后代不论是为官还是从商,都应当各自安于赖以生活的职业,要做品德高尚的人,不要因为是件很小的善事而不去做,更不能因为是件很小的坏事就去为。

主办单位 :中共池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池州市监察委员会 皖ICP备14011161号-1 站点地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市委大楼 皖公网安备 34170002000001号

手机版

微信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