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各地传真 / 青阳县
天屏甘氏:清廉传家 崇学向善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青阳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05-18 10:24






      

      一、家族简介

杨西冲甘氏历史悠久。据甘氏家谱记载,南宋时期,家住陵阳的甘道献,为池歙兵总督,他的子孙甘应寅,进士出身,曾出任广西廉使。甘应寅告老还乡时,路过青铜交界的界山岭,将五子分别安排在明塘、永桥、一顶山、杨西冲、江北孙家畈居住,其中三子源公就居住在杨西冲。南宋中期,甘大锡公在杨西冲出口处池塘山旁建了一座两进的骑龙寺,后来甘姓又出资在骑龙寺下修建了一座八进八厢的祠堂,占地近十亩。祠堂雄伟壮观,气势磅礴,上进供着历代甘姓的祖先尊位,中进每年腊月二十四祭祖。腊祭很庄重,由祠堂公成立祭祀机构,人员有站礼生、呼礼生、列礼生和总务人员等,甘姓所有男丁都得跪拜祖先,大设酒宴,通宵达旦,畅言甘家历史。中下进均为奇花异石,亭台园榭,故民间传言:“丫山孙家祠堂一枝花,甘家祠堂更不差。”


杨西冲甘姓在历朝历代出了很多贤达之士,南宋有甘道献公为池歙兵总督、应寅公为广西廉使、应宸公为大都司、国瑞公为刺史、家嘉公为怀远将军、绍盘公为中议大夫。清朝的杨西冲甘姓更加发迹,康熙年间的明杨公为一方大才子、大善人,他扶贫助弱,赈济灾民,献策官府,乾隆帝赐他为县令。明杨公生有五子,各居五堂瓦屋,占地近四亩,共拥有六千亩良田。甘腾蛟公为十八大学士,甘氏家族为他建起了占地九亩的接官厅,迎客门前四大旗鼓,几十副旗夹,锦旗林立,威风凛凛。到清同治年间,又有许多甘姓学者,有识之士,如甘梓林贡士等。

二、家训精粹



俱子道

承顺亲志、生则奉养、疾则侍榻、迎医亲药、殡祀以礼。

睦宗亲

万派一源、勿分贵贱、尊贤智教愚昧、体恤扶贫助孤寡贫弱。

宜家堂

夫为妇之倡、妇为夫之助、互敬互爱、规劝以理、家和事兴。

笃友子

兄弟一体、分若手足、勿听谗言、勿上公堂、兄爱弟敬。

序尊卑

尊长爱幼、待尊言逊行徐、事幼卑以礼、勿欺贪践。


三、天屏甘氏代表人物




南宋时期,陵阳甘姓十四世祖甘道献曾任池歙兵总督。甘道献生甘应寅、甘应卿、甘应宸3子,个个名垂青史,陵阳甘氏自三公始发迹,并成为丁桥、陵阳、桐城、蓉城四地名门望族。

甘应寅,生于公元1208年,公元1229年科登进士,南宋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为广西廉使,三品文官。聚妻江氏、何氏。育有三子,长子宣(天一公)居江西临江,次子矩(天二公)居江西瑞州,三子宥(天三公)居青阳县丁桥明塘。甘应寅自广西谢任后携三子归田,归养陵阳时路过青铜交界的界山岭,发现此地是块风水宝地,因此其三子宥公就选择明塘世居下来,其后在丁桥天屏、明塘、永桥、一顶山、杨西冲、江北孙家畈繁衍生息,遂成为丁桥名门望族,素有“十里长甘”之称。甘应寅也成为丁桥甘氏一世祖,其身后归葬于陵阳望江山下泥田冲。

甘应卿,生于公元1210年,自幼忠义,其人伟岸自豪,智略过人,常用输粮赈济乡民之举,曾因助民受到朝延奖励七官散官。聚太平水地孙氏,育有三子,其后有迁安徽太湖、留居陵阳,现陵阳甘氏均为其后人。

甘应宸,生于公元1211年,他文韬武略,善于治军,南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任都司之职(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其治军有功,屡获南宋理宗皇帝诏封嘉奖,后世子孙名人辈出,谢任归田后,世居桐城梅岑。娶吴氏,育有四子,后人遍及桐城、青阳,青阳蓉城及城西甘氏均为其后人,甘应宸也成为桐城甘氏一世祖,后归葬于陵阳望江山下泥田冲。


 



主办单位 :中共池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池州市监察委员会 皖ICP备14011161号-1 站点地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市委大楼 皖公网安备 34170002000001号

手机版

微信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