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多合同签订不规范,承包费收缴难度大。通过这次合同清理,整改了不少问题合同,避免了村集体资产资金损失,能更好地给村民办点实事儿了。”日前,东至县东流镇密丰村高书记高兴地向前来走访的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说道。
村级合同作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内容,备受群众关注。去年以来,东至县纪委监委结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整治不规范经济合同”为小切口,紧盯村级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易发高发的合同签订不规范、承包价格过低、承包费收取不及时等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清理,坚决杜绝村组级资产流失、资源被侵占。
该县建立县乡村三级排查机制,抽调县农业农村、财政、纪检监察等业务骨干,深入基层一线,围绕村集体合同是否存在签订期限不明、未到期又续签等9个方面重点内容,通过村级自查摸清“家底账”、乡镇审核监督“问题账”、县级抽查督导“重点账”等方式,开展“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已排查合同1722件,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合同667份,追回、增加集体收益146余万元。
为确保排查整治有力有效全覆盖,该县充分发挥乡镇纪委贴身监督优势,对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进行再排查再梳理,特别是未完成整改的合同和新增的合同,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成立4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通过实地调研、现场督办的方式帮助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严肃查处签订合同过程中基层干部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违纪违法问题。今年以来,共排查相关问题线索5件,立案2人。
此外,为推动权力行使清单化、规范化,该县结合清理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关合同示范文本》,对四大类25小类合同进行统一规范,为基层提供各类标准合同模板。同时,研究制定《东至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办法》等2项制度机制,进一步堵塞管理漏洞、管控用权风险,从源头上预防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发生。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集中整治再抓两年部署安排,毫不放松巩固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牢牢守住农村集体‘家底’。”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