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归档日期:2019-11-18
碑上无名 有口皆碑——杨新斌
浏览次数:4687 发布时间:2016-06-07 16:06:27

碑上无名  有口皆碑

——观《千年包公》有感

青阳县纪委 杨新斌

 

看一本好书,如交一个好友,能导方向、可净心灵,让你想与之促膝交谈不愿离开。看了纪录片《千年包公》后,我也有似曾相识的感受,让我想另找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放下浮躁,再次静静观看、细细品味,感受那种注入心田的正能量带来强烈的震撼。

临睡前,阖上眼,却不能寐。“辞官侍母、六弹张尧佐、不持一砚归、疏浚惠民河”等一个个故事;包氏后人老幼齐集一堂颂读《孝肃家训》的场景;开封府题铭记碑包公名字上人们用手指摩挲出的凹痕等一个个情节,在脑海中久久萦绕。影片虽已结束,我却思绪久久不能抽离。纪录片中依托丰富而详实的史料,以包公人生经历为主线,以“廉”为核心,用写实的手法将一个个分散、零碎的故事,用《清心直道》、《铁面无私》《以民为本》3个章节呈现,让人感到主题明确、层次分明、易记易懂,让“铁面包公”的形象有血有肉地走进我的心田,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终身难忘。

究竟是什么让包拯精神久而弥新,千年后的我们仍然感怀这位古人,仍然对他持有崇高的敬意?

从古至今,有关包公的戏剧和故事虽有更迭,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把包公视为公平、正义的化身。因为包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嫉恶如仇”精神具有历史的先进性,有历史先进性的精神总是具有难以磨灭的光辉,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纪录片将包公等这些廉吏和贪官的对比展现,使人们从中认识到廉洁是一种正气,更是一种风气。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中华民族内心的“青天”观念不会变,被赋予了更为强烈的时代感:“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尚俭戒奢、吃苦在前” “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在全党上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际,“包公精神”应该成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同时也让这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警醒自己,踏实走好勤政、为民的群众之路,让“包公精神”源远流长。

主办单位 :中共池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池州市监察委员会 皖ICP备14011161号-1 站点地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市委大楼 皖公网安备 34170002000001号

手机版

微信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