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归档日期:2019-11-18
以史为镜正衣冠——喻伟
浏览次数:5013 发布时间:2016-06-08 15:32:53

 以史为镜正衣冠 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

---观《千年包公》有感

中共池州市委办公室   喻  伟

 千百年来,包公作为不朽的清官形象,早已越过时空,为千千万万的前人和今人敬重。纪录片《千年包公》共三集,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公形象。包公的清正廉洁与刚正不阿,不仅成为后世代代相传的佳话,更成为千年以来人民群众对官员像包公一样为国为民的殷切期望。当前,我们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为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有信念, 讲规矩、有纪律, 讲道德、有品行, 讲奉献、有作为。我们要以包公精神为党员领导干部修身齐家治国的标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把树立清风正气,强化宗旨观念,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发扬包公的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精神。有史以来,清正廉洁的为官者都名垂史册,受世人敬重,后人颂扬。包拯“不持一砚归”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这说明,不管任何时候,严于律己、清正廉洁都是民心所向的为官典范,更是普通百姓的殷殷期盼。一个人违反纪律总有一个日积月累、逐步蜕变的过程。有人爱贪小便宜,唯利是图,慢慢陷入私欲膨胀的泥潭不能自拔,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有人爱吃吃喝喝,“酒杯一端、纪律放宽”,丧失了党员干部的原则立场,对纪律的限制、约束、惩戒无所畏惧,一步步走入人生的死胡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守自己的人生信条,率先垂范,正本清源,带头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激励自己,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约束自己,把牢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定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好党章党规,学好系列讲话,做到真学真懂、入脑入心。对党纪国法、人民群众、道德规范心存敬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从严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对标“四讲四有”,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发扬包公的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精神。在老百姓心目中,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的包公执法如山,无所不在,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违法必究,铁面无私。“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等,真实再现了其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成为千年以来为官者勉励自身的标杆。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兰考的时候,勉励当地的纪检干部,要当现代的‘铁包公’。其实,这不仅仅是对纪检干部的要求,也是要求所有党员干部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和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坚守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不官官相护,不唯上、不唯权,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发扬包公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精神。古人很早就提出“民唯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等历史故事,说明包拯正是把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作为为官为政的根本信条,这些都让我们亲切感受到包公的亲民爱民情怀,也提醒着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时刻心里装着人民,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树立“亲民、富民、安民”的从政理念,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汲取群众的智慧和经验,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人民群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打心底里拥护和爱戴我们的党员干部,我们党才能永葆坚强的生命力和执政基础。

 

 

 

 

 

主办单位 :中共池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池州市监察委员会 皖ICP备14011161号-1 站点地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市委大楼 皖公网安备 34170002000001号

手机版

微信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