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归档日期:2019-11-18
《千年包公》观后感——姚秉伟
浏览次数:7030 发布时间:2016-06-13 17:06:34

5月27日晚间,安徽卫视三集联播了《千年包公》电视纪录片。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第二集《铁面无私》,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再现“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等典型史迹,突出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展现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

《千年包公》根据历史事实,进行了大量的任务和场景再现,通过记述包拯的生平,依托一个个史实事件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他清正严明、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德行兼备、一心为民、不畏权贵,反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少有一位官员能如此深入民心,能跨越千年仍为世人津津乐道。从包拯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世人对于关于优秀人民公仆的衡量标准,这也充分说明了坚持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坚持反腐倡廉依法治国,这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是我们党选拨干部的根本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要求党的干部既有好的品德又有才能。包拯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和良好家风的熏陶,嫉恶如仇、不畏权贵,未做官之前,他就勉励身边人与富人保持距离,不要接受别人的恩惠。他虽然出身官宦家庭,但是他同情穷人,心里想得都是贫苦百姓。为官一方,他总心系一方百姓;所到之处,都得到了包拯的很好治理,各地都留有“包公井”以及一些广为传颂的“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等历史故事,都能充分说明他以民为本、清廉不阿的为民情怀。

铁面无私、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是要求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都要按照法律规定来严格执行,坚决杜绝徇私舞弊、“一言堂”、“人情面子”、“法外开恩”等一系列人治现象。包拯所处的宋仁宗年期,官场清廉、君臣贤明、社会清明,国家实力得到了很大发展,历史上也出现了许多贤君能臣,比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等,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宋仁宗皇帝生性恭俭仁恕、开明贤德,他重用贤臣,宽厚仁慈,开创了一个极盛的太平盛世。在封建时代,一个君王的贤能往往能开创一个太平盛世,他们大多宽厚仁慈,倾听百姓疾苦,重用像包拯这样的不徇私枉法的国之忠臣,一心装着黎民百姓,严格按照国家规章和纲纪来治理国家。《千年包公》中叙述的“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断冷清案”、“外甥打得舅”那些场景都集中反映了包拯的刚正不阿,一心为国的高尚品质,更彰显了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的风貌。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这是包拯定下了家训。包拯一生清廉为官,对官员操守的看重有口皆碑。他死后,后世族人虽未再有人官居高位,但是子孙后代的官德官声都极好,他们都用一生的清贫续写了包拯家训。不仅如此,包拯的家训,也勉励了后世历朝历代的达官贤臣,一位官员能做到如此被后世传颂,妇孺皆知、耳濡目染,彰显了他的为官形象已深植世人心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当代,学习包拯的清正廉明、一心为民、忠君为国的品质,意义重大,很有必要。当前我们党在十八大之后开启了反腐风暴,中央和各省纪检部门都下派了巡视组和督察组,对那些为官不为、为官贪腐、违法乱纪等一系列问题开展了集中巡视和督查,发现了一大批理想信念动摇、贪污腐败、违法乱纪官员,这些官员上至政治局常委,下到基层办事员,反腐力度空前,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既需要制度层面上的约束,更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自我坚守。包拯的一生很好的诠释了,一名优秀的人民公仆,要想彪炳青史、流芳百世,不仅要时刻慎独慎微、谨言慎行,更要有一个强大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时时铭记一个为民立命、为国立身的情怀。

新时期,我们每一名党员要敢于亮出身份,做出示范,保守一心为民的内涵要求;要敢于同一切歪风邪气做最坚强的抗争,坚守清正廉明的人生本色;要时刻谨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恪守忠党忠国的政治底线。

主办单位 :中共池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池州市监察委员会 皖ICP备14011161号-1 站点地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市委大楼 皖公网安备 34170002000001号

手机版

微信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