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归档日期:2019-11-18
清心直道 纪检干部应有的品格——汪玉明
浏览次数:4645 发布时间:2016-06-16 11:26:20

 

清心直道---纪检干部应有的品格

——读包拯诗《书端州郡斋壁》有感

贵池区民政局   汪玉明

 

近日观看纪录片《千年包公》,片中一开始就突显出来的包拯留给后人的唯一一首诗《书端州郡斋壁》,让我感受颇深。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这首诗是包公由天长知县转任知端州(今广东肇庆)时,在端州府中书斋壁上题写的自勉诗。诗的前两句表明了包公为人为官的原则:清除私心杂念、坚持人间正道的宗旨;第三、四句是自勉:好木料终成栋梁,好钢材坚强不屈;第五、六句是本诗的精华,上联是主体,下联是衬托,意为偷吃公粮的鼠雀才会因为仓多存粮就高兴,仓少存粮就不高兴,如同常吃杂草的兔狐,无杂草就发愁。包公将贪官污吏、不法之徒比喻为偷吃公粮的老鼠和麻雀,并表示出对他们的鄙视和嘲讽,实际上就是说自己坚决不做用公共财富、民脂民膏养肥自己的贪官污吏。最后两句,前忆先贤、后示来者,再次阐明自己的人生观、荣辱观:牢记先贤留下的立身处事的教导,决不能让后人想到我而觉得羞耻。因此,包公此诗隐含的主旨是:出仕为官志存高远,根本不会对任职地点作肥瘦美恶的计较,不因世俗偏见而放弃高贵的品质和信念。

观看包公这首诗和片中“不持一砚归”等故事,包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为民请命的光辉形象烙印在我的脑海。包公在这首诗中“清心直道”观,给我们传递的是做人、做事和做官的道理。它明确地告诉我们,惟有做人正直、做事正气、做官正义,才能真正无私奉献、公正廉洁、为民富民,才能正道通天、直行万里,为人所仰。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何尝不应如此!十八大后,习总书记对纪检干部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党员干部面临各种诱惑,纪检干部也同样面临各种诱惑,甚至威胁。这就带来了挑战与压力,但这也是锻炼纪检干部、考验纪检部干部的契机。“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面对诱惑,关键是要有自身的“定力”,稳住心神,管住欲望,像包公所说的那样“精钢不作钩”!要做到打铁自身硬,就必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通过“两学一做”,强化党性观念,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守住人生的底线,自觉做到不义之财不贪,不净之地不去,不洁之事不干,不诚之人不交,不正之风不染,不为外物异化和奴役,始终保持信仰信念的“热度”、“力度”和“持久度”,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纯度”、“高度”和“清廉度”,坚守忠诚,坚守正义,坚守一名纪检干部的担当!

 

主办单位 :中共池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池州市监察委员会 皖ICP备14011161号-1 站点地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市委大楼 皖公网安备 34170002000001号

手机版

微信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