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归档日期:2019-11-18
矜于细行,方成大德——徐彬
浏览次数:5189 发布时间:2016-06-21 09:09:47

 

矜于细行,方成大德

建行池州分行  徐彬

 

由一个白面书生变成一个“黑脸”形象的包青天,被神化戏化的包拯,尊称“包公”,北宋庐州合肥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跨越千年,包公的事迹仍在民间流传,家喻户晓。大小各异的庙祠,无一不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重,对清官的期待,和对公平正义的呼声。

摒弃戏说,敬畏历史,纪录片里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包公形象。纪录片《千年包公》共分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 通过包拯少年时期的真实故事,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品性的形成,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孝肃家风至今影响深刻。第二集《铁面无私》 叙述包拯为官时,不畏权贵,弹劾贪官污吏及皇亲国戚的故事,凸显包公铁面无私的无畏精神。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匿金案”、“陈州放粮”、“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诠释包拯以人为本的仁政思想。观看完三集纪录片,纪录片里的包公,铁面无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让我对包公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记忆里电视剧中所塑造的断案如神包青天的形象,对包公的敬仰在心底油然而生。作为当代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也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

严于律己,树孝肃家风。包公自幼严格要求自己,“挺然若成人,不为狎戏”。他拒绝富人的吃饭邀请,年少时的他就已在心底划清官和富人的界限,坚持做任何事要讲究原则。从好学生到好官,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他生前,“忠、孝、廉”的家风一直影响着他。在他身后,他立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形成名垂千古的孝肃家风,不仅影响着包氏后人,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2016年1月12日,在中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而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的我,同样要牢记习总书记的话,从点滴做起,让良好家风的形成不在我手上掉链子,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应以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包拯辞官侍奉双亲十余年的故事广为流传,因为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且不愿与其一道去他乡,包公毅然辞官。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在家孝顺父母,走上了工作岗位,也会尽职尽责。如今,我们也许总会有人以工作忙为借口,常疏忽对父母的照顾。父母在我们长大中老去,我们忙碌的同时,也要时刻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孝顺父母,是我们的义务,孝顺父母,要从细行出发。

公平正义,为国家效力。生逢盛世,当为国尽忠,这是包拯年少时奋力读书的缘由和动力。他为官26载,是人们心中公平与正义化身的包青天。北宋皇宫的一起案件,因为宋仁宗的干涉,案件虽简单,却令处理案件的人感到棘手。包公闻讯当即上书给宋仁宗,抵制他的做法。这是他任职期间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显现出的是他严明执法的态度,和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在他心中,公是法的灵魂。合肥包公祠正殿中间匾额写着“色正芒寒”四个楷书大字,包公“七弹王逵”、“外甥有理打得舅”等等这些故事都是对这四个字的最好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公正司法时,就强调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生命线。“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包公的执法如山,不畏权贵,赢得了老百姓的喝彩,也是为国家效力,君臣际遇,成就了嘉祐盛世。如今,当我们面对复杂的环境时,同样要牢固树立法律思想。作为党员,更要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要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们要遵守岗位纪律,遵守法规。身边的小事如果是歪风邪气,要及时制止,不随波逐流,看见问题就要指出来。因为进步,不只是一个人的事,只有带动大家共同进步,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好,才能真正地做到赢得事业,为党分忧,为国效力。

积极奉献,为百姓谋利。宋史里评价包拯“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他清廉如水,不管身在何处任职,心里想的都是老百姓的事。任职之处所修造的“包公井”解决了百姓吃水问题;裁撤门牌司,开门听讼,让百姓有案能报,有冤能伸。包公的奏议里提到“薄赋敛,宽力役,救饥荒”,这些无不体现他的爱民亲民思想。他为民办实事,却不求回报,“不持一砚归”的故事更是反映了他的严于律己和无私奉献。当下,包公的一生清廉、不求回报、权为民所用的精神仍值得我们深入学习。而同时,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应时刻对照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正,不断进步。在五四主题团日活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和千年前的包公事迹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小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大到民族兴盛和国家富强,都少不了奉献。而我只有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不怕吃苦,多一点分担,少一点抱怨,才能坦然于人生之路的陡坡险滩;只有心系身边群众利益,从小事做起,多一些奉献,少一些索取,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包公的心中,孝道无小事,法律无小事,百姓无小事。一段段唱腔,一座座庙祠,都是人们表达对他严于律己、公平正义精神的纪念和敬仰。“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身为党员,我也应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坚持奉献精神,切切实实地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主办单位 :中共池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池州市监察委员会 皖ICP备14011161号-1 站点地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市委大楼 皖公网安备 34170002000001号

手机版

微信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