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宾山烽火 铁军精神

发布时间:2016-06-30 15:03 作者:池州市纪委

 

宾山在泾县、青阳、南陵三县交界处的酉华镇宋冲村,和新四军军部旧址云岭山脉紧连着,叶挺军长曾赞曰:云中美人雾里山。这里背靠山区,面向沿江,位处“江防要地”。解放战争时期,泾青南县委驻扎于此,开创了泾青南游击根据地,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为迎接大军渡江、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云中美人雾里山

走进宾山,举目四望,群峰起伏、连绵不断,山上秀竹茂密、灌木丛生,一片莽莽苍苍。

远眺宋冲

群峦叠翠,溪水淙淙,宾山革命纪念馆便坐落在这青山绿水间,由遗存至今的泾青南县委旧址改建,主体建筑为三间皖南民居,白墙黛瓦,结构简洁,庄重古朴。

宾山革命纪念馆

纪念馆2009年9月28日正式开馆。筹备期间,九十多岁高龄的朱农同志(1917.09~2012.11,曾先后担任过泾青南县委书记、中央人民监察委员会高级监察专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多次重回宾山,积极指导筹建工作。

纪念馆开馆留影(朱农 前排左起第7位)

朱农曾在宾山地区领导过游击战争,留下了很多历史事迹。睹物思情,他向陪同人员讲述了当年烽火岁月,并挥笔题下:铁军精神,永放光芒。

朱农题词

纪念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走近铁的新四军”,简要介绍了有关新四军的知识;二是“走进宾山游击根据地”,介绍了当地三年游击战争的过程、人物和事件。

走近新四军部分

展厅里,泾青南县政府委任令、游击队曾经用过的煤油灯,一下子把游人拉回到战争岁月。那墙角处,还挂着一顶斗笠和一件蓑衣,静静的,不着一言,却同样让人热血奔涌,这正是先辈们曾经奋斗和作出巨大牺牲的佐证。

朱农(化名孙兵)签署的泾青南县政府委任令

游击队员曾用过的生活用具

热血的土地,鲜红的党旗,大家再一次举起右手,重温那庄严的誓词!

重温入党誓词

近年来,纪念馆共接待游客数万人次,不仅当地的干部、群众和学生常来这里瞻仰和参观,外地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也会慕名前来参观学习。为更好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教育,当地通过收集整理,编印发行了《宾山烽火》等书籍,旨在让更多人了解老一辈革命家那段艰苦的烽火岁月,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幸福生活。

《宾山烽火》纪念册

宾山不仅是革命老区,自然景观丰富优美,还保留了石片作瓦的奇特风俗。石片瓦、黄土墙,炊烟袅袅,静谧祥和,让人仿佛回到农耕年代。

石片瓦民居

现代的宋冲人将石片瓦民居建筑群,皖南古山寨典型情调的特色村落风貌,作为文化严格保护,结合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绿色生态与红色人文旅游基地。2015年宋冲获得”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的称号。

特色石片瓦

旧居前面拍张婚纱照

离纪念馆不远的酉华镇中心小学坚持传承革命意志,弘扬老区精神,将铁军精神融入教学、党建的各个环节,打造“红龙育少年,育红龙少年”为核心理念的“红龙”文化,誓让铁军精神永放光芒,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酉华镇中心小学“红”文化

青山绿水,蓝天碧云,那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那一辆辆通向山外的公交车,那一幢幢临路而建的小洋楼,是宋冲人幸福生活表露,也是革命先烈的殷勤期盼,正如朱农同志题词时所说那样:“昔日游击根据地,今朝建设新农村。”(青阳县纪委 杨新斌,青阳县酉华镇纪委 张文俊)

宋冲新貌

 

浏览次数